近日,美术学院美术与书法专业研究生上海研学成果汇报会温情启幕。学子们以图文并茂的展示,将为期数日的沪上研学之旅凝练成一场有温度、有深度、有广度的艺术分享,带领师生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书法之约。
墨迹寻源:走进历史
研学期间,研究生团队在导师的带领下,先后探访上海博物馆书法馆、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等文化场馆。在静谧的展柜前,同学们屏息凝神,细细品读《平复帖》的苍劲古朴,体味《鸭头丸帖》的行云流水。一幅幅传世名作,不仅是墨迹的留存,更是古人精神气韵的延续。高清影像、细节放大、拓片对比……汇报中,一幅幅珍贵资料被系统梳理,配合研究生们的临摹手稿与笔法分析,生动呈现了从“眼观”到“心悟”再到“手追”的完整研学历程。
街巷拾遗:城市空间中的书法记忆
研学不止于展厅。同学们还走进豫园的亭台楼阁,穿梭于外滩万国建筑群之间,寻觅散落在城市肌理中的书法印记。一方匾额、一通碑刻、一扇门楣题字,皆是书法艺术在公共空间的生动表达。
教学相长:在“看学思练”中精进艺道
汇报现场,张明星结合学生展示内容进行深度点评:“上海是书法重镇,藏品丰富,文脉绵长。此次研学,不仅是一次‘看展’,更是一场‘问道’。希望大家在‘看中悟、学中思、练中创’,真正理解传统书法的传承逻辑与创新可能。”
一次出发,终身受益
此次研学成果汇报,既是对上海之行的深情回望,也是一次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。它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实践+反思的成长平台,也为学院今后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案例。


笔墨当随时代,传承亦需创新。相信美术学院的学子们将带着此次沪上之行的所见所感,继续深耕传统,勇攀艺境,在未来的创作与研究中,让古老的书法艺术,在新时代的语境下,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