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20,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节奏,科学规划学术生涯,避免陷入“迷茫陷阱”,学校精心组织了一场主题鲜明、内容充实的新生入学教育专场讲座。书法系主任、硕士生导师张明星教授以《研究生学业规划:从“入门”到“精通”》为题,为新入学的研究生带来了一场思想深刻、干货满满的成长指南课。讲座现场座无虚席,掌声不断,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。
张明星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科研与指导学生的实践经验,围绕“目标定位、时间管理、能力提升”三大核心维度,系统阐述了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实现高效成长与价值跃迁。他指出:“研究生三年是人生中极为关键的‘黄金期’,唯有早规划、明方向、重执行,才能让时光不虚度,收获最大化。”
在目标定位方面,张教授提出“阶梯式目标法”,倡导同学们将宏大愿景拆解为可执行、可评估的具体任务。他建议:“一学期打基础,一学年出成果,三载成体系。”即入学初期应聚焦课程学习与文献积累,中期明确研究方向并开展创新探索,毕业前形成具有个人标识度的学术成果。这一层层递进的规划路径,有效破解了“科研无从下手”的普遍困境,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学术坐标。
针对研究生普遍面临的时间焦虑与任务冲突,张教授分享了“时间四象限”管理技巧,强调要区分“重要且紧急”与“重要但不紧急”事务,优先保障核心课程、科研进展与导师沟通,同时合理安排生活节奏,实现学术与身心的可持续发展。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,”他提醒道,“高效不是忙得团团转,而是把精力用在刀刃上。”
在能力提升环节,张教授特别强调学术思维的系统性建构。他指出:“文献阅读不是‘刷量’,而是‘织网’——要围绕研究主题构建知识体系,提炼学术脉络。”他鼓励学生主动建立“个人文献库”,定期撰写综述笔记,并通过组会汇报、学术交流等方式锤炼表达与思辨能力。同时,他反复强调“主动沟通胜于闭门造车”,建议同学们定期向导师汇报进展,善于借力,少走弯路。
互动环节中,面对同学们提出的“跨专业背景如何快速融入”“科研压力大如何调节”“实习与论文如何平衡”等现实困惑,张教授一一耐心解答。他建议跨专业学生“补基础、找接口、建自信”,从共通的学术方法切入,逐步建立专业认同;对于实习与科研的冲突,则主张“以研为主、实践为辅”,优先保障学位论文进度,合理利用寒暑假拓展职业体验。
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,又具实操指导意义,金句频出、引人深思。“做学问要从‘小问题’入手,但心中要有‘大图景’”“成长不是线性积累,而是螺旋上升”等箴言引发广泛共鸣。讲座结束后,多名新生表示,这场指导不仅厘清了学业路径,更点燃了科研热情,为未来的学术探索注入了信心与动力。
据悉,此次讲座是学校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旨在通过专家引领、经验分享、互动交流等形式,帮助新生完成角色转变,树立学术志向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推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,构建全过程、多层次、个性化的成长支持体系,助力每一位学子在求知路上行稳致远、绽放光彩。
